節能性:房屋的能源效益是由構成該房屋外殼的結構體系和材料的保溫特性所決定的。木結構的墻體和屋架體系由結構木方、板材、保溫棉填充而成,測試評估表明150mm厚的木結構墻體,其保溫能力相當于610mm厚的磚墻,木結構建筑相當于混凝土結構建筑可節能50%-70%。
舒適性:基于木結構體系高效的保溫性能,人們可以享受到木結構住宅的冬暖夏涼。此外,木結構為天然材料,綠色無污染,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材料透氣性好,易于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及濕度均衡,同時作為絕緣材料不會對人體磁場造成干擾。
靈活性:木材具有極高的強度同時比重相對較小,可加工性強,是設計師幾乎享有完全的自由,能建造出完全滿足環境和市場需求的建筑。
得房率:由于墻體厚度的差別,木結構建筑的得房率比普通磚混結構建筑要高5%-8%。
工 期短:木結構采用裝配式施工,對于一般單體建筑而言,基礎以上結構完工僅需15-20日,包括裝修在內的單體建筑工期可基本控制在2-3個月。大部分施工 作業為干作業,這樣施工對氣候的適應能力強,不會像混凝土工程一樣需要很長的養護期,而且冬季施工受限制。
安全性:木材相對 其他材料有很強的韌性,加上面板結構體系,使其對于沖擊荷載及周期性疲勞破壞有很強的抵抗力,具有最佳的抗震性木結構在各種極端的負荷條件下,均表現出其 優異的穩定性和結構完整性,特別在易于受到颶風影響的熱帶地區以及受到破壞性地震襲擊的地區,如日本和北美。
耐火性:木結構的耐火能力比通常想象的要強得多,木材遇火會形成表面碳化層,有助于保護木材并保持木質強度和結構完整性,按照規范設計的木結構體系完全符合中國相關的防火規范。
耐久性:精心設計和建造的木結構,能夠面對各種挑戰,是現代房屋結構中最經久耐用的結構之一,能歷經數代人而狀態良好,包括在多雨、潮濕、白蟻地區。在美國年代最久遠的木結構房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紀。
隔音性:基于木材的低密度和多孔結構,以及隔音墻體和樓板系統,是木結構特別適用于建造要求隔音的建筑,創造靜謐的生活、工作空間。同時,木結構建筑沒有混凝土建筑常有的撞擊性噪音傳遞的問題。
環保性:木材是唯一可再生的主要建筑材料,在能耗、溫室氣體、空氣和水污染以及生態資源開采方面,木結構的環保性遠優于磚混結構和鋼結構,是全球公認的綠色建筑。